头门抗日战争烈士墓
1944年9月29日,日军占领连江县城,并由潘渡攻入大小北岭,继而进犯福州。时任海军马尾要塞、闽江江防司令李世甲率马尾要塞司令部所属的海军陆战队第三营(营长王传修)占领鼓岭乡恩顶村岭头门阵地,指挥部设在恩顶村,并以一个连留守鼓岭,作为岭头门右侧卫;另以教导队占领附近山口,作为岭头门左侧卫。30日拂晓战斗全线展开,因岭头门地势险要,海军陆战队进行顽强抵抗,日军连续数日的进攻均未得逞。
战斗中三营九连连长陈崇智身负重伤,数十名官兵伤亡。10月1日,海军陆战队第四团团长戴锡余率海军陆战队第二营(营长陈昌同)增援岭头门,巩固了阵地。此期间,八十师的三个团在大北岭与日军进行英勇战斗,二三八团副团长许祖义负伤,二三九团某营长阵亡。
日军第二次占领福州达260多天,坚守岭头门的海军陆战队经数天战斗后,突破日军围攻,经福州东郊上铺、溪口,转向魁岐渡林浦江,进入南台岛,再从闽江右岸撤至闽侯甘蔗等地。因撤离岭头门时间匆忙,战斗中牺牲的烈士由官兵或民众就地草草掩埋。日军撤退后,海军陆战队有关人员重上岭头门,雇当地农民收集烈士遗骸并集中埋于岭头门内,李世甲为其撰写碑文。
岭头门抗日战争烈士墓在岭头门古石磴路边,“文革”期间烈士墓遭破坏,墓碑被移作他用,后遗失(一说被毁,一说被埋于恩顶村前池塘中)。20世纪90年代修登云公路时,烈士墓被公路推下的泥石掩埋。2001年,笔者与登云村书记原潮冰一起到恩顶村调查,实地踏看烈士墓和岭头门遗存的战壕、炮位。笔者认为,岭头门抗日战争烈士墓是一重要的文物单位,建议登云村村委会给予修复。
在原潮冰书记的主持下,登云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集资数十万元修复了烈士墓。修复工程是先挖去覆盖在坟墓上的大量泥石,清理出一座直径4.5米的砖砌墓葬,并在原墓址后侧砌石驳岸,以防后上侧的公路滑坡再次掩埋烈士墓,又在墓前砌一堵驳岸,使墓台与墓埕面积达400多平方米。
岭头门抗日战争烈士墓有较高的文物价值,2002年被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