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州四冶山与四冶城
2000多年前的汉代初年,福州城就兴建了全省第一座城市,成为闽越国的都城,当时称”冶城“。它是福州十三个别称(诸如榕城、三山、左海、闽海等)中,算是最早的一个。而“冶城”别称又来自“冶山”。相传早在春秋时代,我国铸剑能手欧冶子曾来福州为越王冶铸宝剑,地点在今福州鼓楼的“冶山”(现省财政厅之后)上,今尚保存有“冶山路”、“欧冶池”、“欧冶碑”等古迹。
但是,在九州大地,除了福州的冶山与冶城外,还有另外的三座“冶山”与“冶城”则鲜为人知。先说“冶山”。一在江苏,位于六合县东北部,相传为汉朝吴王刘濞铸造钱币的地方;一在安徽,位于天长县,相传是汉朝吴王刘濞冶铸兵器的地方,山上产有铜铁等矿;还有一座“冶山”,在安徽的庐江县东北部,相传春秋时代欧冶子为楚王铸剑于此,山上有铸剑池、铸房等古迹,并产有煤、钨等矿。山的东面有唐代建筑“冶父寺”,也是为纪念欧冶子而建的。但是,除福州之外,当时另三处“冶山”均未建城,所以只有福州的“冶山”才与“冶城”有直接关系。
至于“冶城”,在我国历史上曾有四座,除了福州外,江苏的江宁县也称“冶城”,那是因为三国时代吴国冶铸兵器之地。但对比之下,福州“冶城”要比江苏江宁“冶城”早四百多年。另一座“冶城”在浙江章安县(今椒江市西北)。《后汉书·郡国志》曾记载:故冶地名。再一座“冶城”有人认为在闽北崇安县(今武夷山市),那里曾发现一座闽越王时代汉城,据说也称“冶城”。


